8月6日至12日,北方工业大学“青遇枫桥”社会实践团赴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北京市怀柔区,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形式,系统调研“枫桥经验”的历史脉络与新时代发展,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贡献青年智慧。
溯源枫桥经验 传承治理智慧
实践团首站来到枫桥经验陈列馆。通过丰富史料与数字影像,成员们系统学习了“枫桥经验”从诞生、演进到发展升华的全过程。从20世纪60年代初枫桥镇干部群众“发动和依靠群众,就地解决矛盾”的探索,到1963年经毛泽东同志批示向全国推广,再到新时代习近平同志提出“珍惜、推广、创新”要求后的发展历程。其“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依靠群众解决问题”的核心内涵,以及“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实践效能,展现出历久弥新的生命力。
探访枫源村 见证治理创新
实践团走进“枫桥经验”发源地之一的枫源村。这个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的村庄,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党建引领发展之路。村庄治理亮点纷呈:创新推行“三上三下三公开”的民主决策机制,确保重大事项充分讨论;首推的“5+X”社会组织标准成效显著,如红枫义警协会维护治安,乡风文明理事会规范红白事标准,切实服务民生;“1+3+N”的网格管理下,网格员以“三定三勤三必到”为准则,成为守护村庄的“移动探头”;智慧服务终端实现法律咨询、医保报销等“一网通办”,村级代办覆盖252项事项,真正实现了“最多跑一次”;退役军人服务站提供“四微服务”,依托多媒体平台为退役军人建立“一人一档”,精准对接其全流程需求。
解码枫桥镇 探寻治理密码
实践团深入枫桥镇,走访了枫桥镇便民服务中心、社会治理中心及杜黄新村。便民服务中心以“四通办”的模式高效集成17个部门600余项业务,辅以跨省通办、自助签注一体机等便民举措,有效打通了政务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社会治理中心整合矛盾调处、应急指挥等功能,老杨调解工作室、“枫桥大妈”等品牌调解力量协同354家社会组织,形成了强大的“共治纽带”,生动诠释了“预防在前、调解优先”的枫桥智慧。杜黄新村则通过“农业+旅游+文化”融合,打造出乡村振兴样本。在这里智慧农业与民俗活动相得益彰,成功的走出了产业兴旺、治理有效的共富之路。
调研富乐社区 总结治理经验
实践团走进北京市怀柔区泉河街道富乐社区,调研党建引领下的社区治理创新。社区科学划分网格实现精细化管理全覆盖,打造“十分钟便民服务圈”。在养老服务方面,政府购买的专业养老服务与“美心管家服务队”等志愿服务,构建起多元服务体系。在文化建设方面,社区则注重传统节日活动和儿童特色项目,在传承文化的同时,增进了邻里感情。
通过一周的深度调研,实践团深刻认识到基层治理的核心在于以人民为中心,依靠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枫桥经验的历史传承到富乐社区的创新实践,无不彰显“群众路线”的强大生命力。这次实践将书本理论转化为切身体悟,让我们真正读懂了基层治理的智慧和温度。成员们表示,将把丰硕的调研成果转化为学习和实践的动力,践行青年使命担当,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北方工大学子的青春力量。
编辑:左芳舟
电话:010 - 88802114 E-mail:xyw@ncut.edu.cn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晋元庄路5号 邮编:100144
版权所有 北方工业大学 丨京ICP备05066823号-1 丨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37号